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文史研究

  • 《红楼梦》书斋文化意蕴探析——“独善其身”的诗意栖居

    张劲松;雷庭来;

    《红楼梦》书斋与红楼人物性情品格相互映衬。贾宝玉的怡红院与林黛玉的潇湘馆代表了红楼书房的最高境界,也象征他俩知音般的恋情。红楼书斋雅号皆有一定的文化渊源,有些能明显看出是受到明清著名文人藏书楼命名的影响。《红楼梦》书斋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传承,也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折射出清代因文字狱导致文人避世书斋、独善其身的社会现实。同时,女性的独立意识也在书斋中觉醒,她们的人品与书斋的滋养相互成就。

    2025年04期 v.41;No.21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行走的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研究——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吴莹;

    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提升,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落实好思政育人工作。在“行走的思政课”视域下,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提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

    2025年04期 v.41;No.214 7-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人民文艺观”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及实践向度

    权维伟;

    习近平的“人民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提供了科学指引。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的“人民文艺观”是理论铸魂、文化培根、实践塑形、现实体认等统一作用的结果。从精髓要义来看,习近平的“人民文艺观”主要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文艺力量为前进号角、以中国精神为灵魂栖居、以守正创新为根基使命、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五个方面。从实践角度来看,习近平的“人民文艺观”主要体现在彰显人民属性、增强历史主动、坚守艺术理想、把牢价值取向、拥抱伟大时代五个维度。

    2025年04期 v.41;No.21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教育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耦合机理、风险隐忧与纾解理路

    张士辉;陈雅素;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首次实现了整合规划,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报告还特别提出了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确定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值得关注的是,教育数字化虽然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协同性、技术性、融合性、聚合性等方面相耦合,但赋能过程中产生的主体旁落、共识缺失、情感真空以及数据危机等风险隐忧仍不容忽视。基于此,以教育主体为上、以立德树人为本、以科技力量为辅、以法律法规为纲,深入剖析“赋能”深入发展的纾解理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推动教育数字化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5年04期 v.41;No.214 15-1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与文化研究

  • “凡尔赛”语义的本土化演绎及“凡尔赛文学”现象研究

    颜惠芳;

    网络词语“凡尔赛”的流行受社会心理需求、消费主义文化渗透等因素影响,反映了个体在自我认同与社交互动方面的诉求,也反映出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通过聚焦“凡尔赛”语义本土化及“凡尔赛文学”现象,运用语义学、符号学和文化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深入探究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语言创新机制及社会心理变化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04期 v.41;No.21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Z世代消费特征下的时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周成锦;成韬;

    作为新兴消费主力军的Z世代,正以其独特的消费特征重塑时尚品牌传播格局。本文基于数字化、个性化、社交化与体验化四维框架,结合观夏、泡泡玛特等典型案例,探究Z世代消费行为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品牌传播策略的革新要求。研究发现,Z世代对数字化工具的高度依赖、个性化表达的强烈诉求、社交化互动的高频嵌入及体验化价值的多元重视,驱动时尚品牌通过技术赋能与文化共鸣的双重路径,构建数字化创新、个性化服务、社交化互动与体验化融合的整合传播策略体系。研究为时尚品牌在Z世代市场实现精准触达与情感连接提供了理论框架,并为传播策略的实践优化提出了创新方向。

    2025年04期 v.41;No.214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大学外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 数字化赋能高职英语智慧教学路径研究

    王春霞;

    在教育领域,尽管数字化赋能教育的相关研究已颇为丰富,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数字化赋能研究却相对匮乏。因此,深入探究数字化赋能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和优化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确保数字化有效融入教学各环节,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为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2025年04期 v.41;No.214 28-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译者行为理论下李文俊诗歌翻译“译内”“译外”行为与接受效果的双向评价研究

    申丹;刘恩贝;

    基于译者行为理论,从“译内”“译外”双维度考察李文俊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歌的译介实践与接受效应。译内分析表明,译者通过语言造诣与多元策略,在语义、风格及意象层面对原作进行了忠实重构,彰显了其诗歌翻译的突破性贡献;译外考察发现,其诗歌译作的社会接受度明显低于小说译介,原因在于诗歌译本的传播效能与接受环境差异。通过跨文本对比研究,深化了对译者行为理论的认知,为诗歌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2025年04期 v.41;No.214 32-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策略研究

    张琛泰;马永峰;

    文化自信是当前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推动他们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传统文化。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传统文化学识与素养不足、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较少、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不够的现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25年04期 v.41;No.21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英译方法探究

    闵珺;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然而,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笔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析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原则和方法,实现中国特色词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精准传播。

    2025年04期 v.41;No.214 39-4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

  • 数字时代设计思维赋能“作品化”实践路径构建研究——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

    朱长凤;

    针对目前“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且与数字时代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设计思维六环节的“作品化”实践路径。通过设计思维实践流程(共情—定义—输入—构思—原型—测试),整合数字工具应用与作品成果评价体系,同步实现高阶能力培养、数字素养提升与过程性考核机制优化,形成智能时代可迁移的教学实践新范式。

    2025年04期 v.41;No.21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数学”多元教学研究

    贺艳花;张照生;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难及“新理科”建设要求,采取多元教学势在必行。现有研究局限于对“高等数学”多元教学概念的阐释或某种多元教学方法的解析,还缺乏更深入具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等数学”不仅要将多元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基本观念,还要从跨学科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等多重路径来实践多元教学。以导数教学的多元教学模式为例,表明“高等数学”多元教学有助于展现出高等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可以成为新理科教学的案例。

    2025年04期 v.41;No.21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郭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满足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西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应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并从校内模拟实践、校外企业实践及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适配西藏旅游产业需求的具体措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西藏旅游业培养创新驱动型人才提供支持,同时为西藏高校完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v.41;No.21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非遗研究

  • 宁夏杨氏家庭泥塑艺术传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刘娜莉;

    杨氏家庭泥塑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宁夏民间传统泥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凝结着历代族人的心血和智慧。运用田野调查、人物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剖析了杨氏家庭泥塑艺术目前存在的人才培养欠缺、传承方式、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从技艺保护、人才培养、产业活化与文化传播四个维度,探究杨氏家庭泥塑艺术独特技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5年04期 v.41;No.214 54-5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与应用研究

  • 相对激振下数控车床的试验动态特性与有限元动态特性分析

    张娟;

    以数控机床的动态特性为研究对象,对相对激振条件下的KX63-1500数控车床进行了模态试验,并获取了各个测点的频响函数;借助模态分析软件,识别出数控车床的模态参数。以此为基础,对影响机床动态性能的薄弱模态进行分析,并找出与机床结构相对应的薄弱环节。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确定了数控机床结构的薄弱环节,并对比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得出在相对激振条件下,试验模态分析能够较好反映数控机床加工时的振动特性的结论。该结论对提高数控机床的动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5年04期 v.41;No.214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AIGC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杨海娟;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是一种新兴的内容生成模式,近年来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分支,并在多个行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分析AIGC的技术背景、发展现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讨了AIGC对教育模式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AIGC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智能辅导及答疑,教师自动化课程设计、互动式教学与测评内容生成、自动化作业批改、情感分析与学习进度监控等教学环节展现出智能自动、高效、便捷等显著优势,但在其他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未来,AIG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多创新机遇。

    2025年04期 v.41;No.214 62-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研究

  •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甘肃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汪璟;

    近年来,国务院及教育部出台了多项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甘肃省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逐步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三螺旋理论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通过分析甘肃省产教融合中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现状,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提出甘肃省高职院校应探索和实践具有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地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为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出相应建议。

    2025年04期 v.41;No.21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魏永胜;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个体技能与就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促进了社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通过探究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提出依据产业发展需求,丰富职业教育技术资源储备;深化产教融合项目,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深度;打造数字教育,以数字化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2025年04期 v.41;No.21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院校“绘画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冯天;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绘画基础”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学生造型能力、塑造艺术感知力以及培育审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它与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紧密关联,为学生的专业创新和长远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深入探讨开设“绘画基础”的必要性,结合艺术教育的历史及其特殊性,系统分析“绘画基础”课程开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优化“设计素描”“速写”“设计色彩”等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5年04期 v.41;No.214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戏剧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培养中职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为核心

    陈志雄;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离身认知”问题日益突出,其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面临挑战。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探索教育戏剧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遵循创设安全生动的戏剧情境、亲历体验戏剧冲突、挖掘深度反思的戏剧主题等原则,设定具体学习目标,构建循环探究路径,设计过程性评价量规。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专题为例,实施教育戏剧教学后,测评结果显示,学生的同理心、解决问题能力等显著提升,但分析情境能力尚需加强。研究表明,教育戏剧是突破中职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瓶颈的有效方法。

    2025年04期 v.41;No.214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研究——以围棋师资培训为例

    刘昕娜;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确职业定位、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服务面临市场需求多变、职业认知不足、培训资源有限及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以围棋师资培训为例,提出强化市场调研、优化指导服务、拓展培训资源和明确职业发展路径等优化对策,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有效地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重价值。

    2025年04期 v.41;No.21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双师课堂实践研究——以“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为例

    柴海华;越二寅;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为例,探索智慧教育平台在双师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实现更精准的教学支持和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从而构建建筑装饰专业教育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实现个性化学习。

    2025年04期 v.41;No.21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本刊编辑部;

    <正>一、《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由原《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名而来(国新出审[2020]2204号),主管单位为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单位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号:CN62-1220/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9503。二、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设有文史研究、政治与文化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艺术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外语教学与翻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技术与应用研究、心理学研究、非遗研究等栏目,热忱欢迎学术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青年朋友赐稿及订阅。

    2025年04期 v.41;No.21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