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简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以来,全国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简牍,推动了简牍研究的蓬勃发展。其中,甘肃省的简牍学研究在众多前辈学者努力探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重要成果。针对出土于甘肃省的简牍文物及其研究概况做一回顾和梳理,对简牍学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84 | 0 | 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周文杰.百年简牍研究主题流变考:基于时间维度[J].西北师大学报,2024(3):122-131.
[2]何双全.甘肃简牍的发掘与整理[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3):74-78.
[3]李凭.1998年简牍整理与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10):21-26.
[4]沈颂金.近十年西北简牍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6):12-16.
[5]田芸,杨吉宁.甘肃汉简研究综述[J].丝绸之路,2013(16):9-10.
[6]阎盛国.近三十年来有关简牍与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综述[J].历史地理,2014(2):407-416.
[7]裴永亮.近二十年来敦煌汉简研究综述[J].管子学刊,2015(2):121-126.
[8]张德芳.西北汉简整理的历史回顾及启示[J].郑州大学学报,2017(5):94-98.
[9]赵玉龙.近十年来甘肃简牍研究概述与展望[J].三峡论坛,2018(3):76-82.
[10]文玉锋,刘蕾.百年简牍研究主题流变考:基于地域维度[J].西北师大学报,2024(3):132-144.
[11]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3.
[12]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53-88.
[1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放马滩秦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4]STEIN A.Serindia:Detailed Report of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 and Westernmost China[M].Oxford:Clarendon Press,1921.
[15]CHAVANNES E.Les Documents Chinois Découverts par Aurel Stein dans les sables du Turkestan Oriental[M].Oxford:Imprimerie de I′Université,1913.
[16]STEIN A.Innermost Asia:Detailed Report of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Kan-su and Eastern Iran[M].Oxford:Clarendon Press,1928.
[17]MASPERO H.Les Documents Chinois de la troisième expédition de Sir Aurel Stein en Asie centrale[M].London: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53.
[18]初师宾.关于敦煌文物研究所收藏的一组汉简[J].敦煌研究,1985(3):59-62.
[19]夏鼐.考古学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20]何双全.简牍[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21]韩华.1995—2005年敦煌悬泉汉简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2):2-7.
[22]马智全.悬泉汉简二十年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5):39-48.
[23]刘全波,李若愚.敦煌悬泉汉简研究述评[J].吐鲁番学研究,2019(1):85-109.
[24]王冠英.汉悬泉置遗址出土元与子方帛书信札考释[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8(1):58-61.
[25]中国文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月令诏条[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6]林梅村,李均明.疏勒河流域出土简牍[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27]李均明,何双全.散见简牍合辑[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8]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汉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9]吴礽骧,李永良,马建华.敦煌汉简释文[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30]何双全.敦煌新出简牍辑录[M]//简帛研究:第一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31]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2]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33]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34]王冀青.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汉文文书[M]//季羡林.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三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9-290.
[35]林梅村.尼雅汉简与汉文化在西域的初传:兼论悬泉汉简中的相关史料[M]//刘东.中国学术:第六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40-258.
[36]王樾.略说尼雅发现的“苍颉篇”汉简[J].西域研究,1998(4):55-58.
[3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乙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9]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40]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41]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居延新简:甲渠候官[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2]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全五册)[M].上海:中西书局,2011-2016.
[43]魏坚.额济纳汉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4]孙家洲.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5]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6]武威县博物馆.武威新出土王杖诏书令册[M]//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汉简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34-61.
[47]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武威汉代医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
[48]李均明,刘军.武威旱滩坡出土汉简考述:兼论“挈令”[J].文物,1993(10):34-39.
[49]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孙家寨汉晋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50]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M]//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17-228.
[51]张存良,吴荭.水泉子汉简初识[J].文物,2009(10):88-91.
[52]张存良.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M]//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60-75.
[53]朱凤瀚,韩巍,陈侃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概述[J].文献,2011(6):49-56.
[54]HEDIN S.Central Asia and Tibet.Toward the Holy City of Lassa[M].London:Hurst and Blackett,1993.
[55]HEDIN S.Scientific Results of Journey in Central Asia 1899—1902[M].Stockholm:Lithographic Institute of the General Staff of the Swedish Army,1904-1907.
[56]CONRADY A.Die Chinesischen Handschriften- und Sonstigen Kleinfunde Sven Hedins in Lou-lan[M].Stockholm:Lithographic Institute of the General Staff of the Swedish Army,1920.
[57]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58]侯灿.高昌楼兰研究论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59]夏训诚.罗布泊科学考察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0]侯灿,杨代欣.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M].北京:天地出版社,1999.
[61]林梅村.楼兰尼雅出土文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62]斯坦因.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M].巫新华,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63]新疆博物馆考古队.新疆民丰大沙漠中的古代遗址[J].考古,1961(3):119-122.
[64]中日日中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中日日中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二卷[M].京都:日中共同ニヤ遺跡学術調査隊,1999.
①重点列举围绕简牍学研究的学术性刊物,根据创办时间排序。除考古、文物、文献、博物馆、文博、丝绸之路等重点期刊列举外,其他与之有关的学术刊物不再例举。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K877.5
引用信息:
[1]韩树伟.“简”述中国,“牍”懂甘肃——甘肃省出土简牍研究回顾与展望[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41(02):12-20.
基金信息: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佉卢文文献所见汉晋鄯善国史研究”(项目编号:21XZS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