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3 | 6 | 7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探析《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后,研究汉学家白睿文翻译《活着》中文化负载词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研究发现,从文化翻译观视角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音译、音译+脚注和增译等。
Abstract:[1]王克菲,王颖冲.论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6):87-93.
[2]Bas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上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3]王茹花.论“文化翻译观”的创新与意义[J].校园英语,2011,(6).
[4]高方,余华.尊重原著应该是翻译的底线——作家余华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4,(3).
[5]吴赟.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传播与接受——白睿文访谈录[J].南方文坛,2014,(6).
[6]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7]Yu Hua.To Live[M].Trans.by Michael Berry.New York:Anchor Books,2003.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引用信息:
[1]罗茜.文化翻译观视域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01):56-58.
基金信息:
肇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之《活着》的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203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PBL教学模式在学术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072001)